LMS知識社群各系上網率圖資處首頁登入
泰雅青年尋根 上山學做魚箭
by 呂涵萱, 2012-10-22 16:45, 人氣(1103)
馬里光河流文化:泰雅青年尋根 上山學做魚箭
( 台灣立報 2012/10/21 )

新聞類型:族群部落
記者:許純鳳
上山下海打獵,是泰雅族重要的生活文化。隨著環境與時代變遷,越來越少泰雅青年懂得如何下水射魚,甚至親手製作魚箭。為了尋回泰雅文化,至善基金會和中華社福聯合勸募基金會15、16日在新竹縣尖石鄉馬里光部落,合辦「重新體現—泰雅族河流文化」工作坊,邀請馬里光的射魚高手,部落頭目的哈用.尤命,教導十名來自各部落的泰雅青年製作魚箭、下水射魚、料理「得嘛面」(泰雅族語:醃魚),重現泰雅族的漁獵文化。

由箭竹、6根細鋼條與橡皮條組成的魚箭,看似簡單,製作過程卻不容易。高齡65歲,製作魚箭經驗超過20年的哈用.尤命只花半個小時就做好一支魚箭,十名青年卻花了一整個下午,才合力完成一支。

製作魚箭,一切都得從無到有。
哈用.尤命開貨車帶泰雅青年上山採集箭竹,一行人沿著彎曲道路,遙遙晃晃抵達「下馬美」,這裡的箭竹有足夠的日照,材質相當堅硬,適合用來製成的魚箭。

一到「下馬美」,哈用.尤命帶頭鑽進箭竹叢裡取材,他在密集的竹箭叢內靈活穿梭,他提醒青年,粗大的箭竹在水中會產生阻力,挑選時最好選擇細箭竹。經驗十足的哈用.尤命進入箭竹叢後,用鐮刀一連砍伐十支細長箭竹,動作俐落。

沒多久,卻意外被箭竹割傷,他一臉懊悔地說,進入箭竹叢前,忘記先灑小米酒以示敬意,才會釀成意外,顯露對傳統習俗的重視。

採集完箭竹後,下一步是生火烤箭竹,將彎曲的箭竹弄直。

哈用.尤命戴上老花眼鏡,拿出傳家寶:櫸木、未爆彈組成的鐵鉆,搭配鐵鎚、挫刀、砂輪機,削尖細鐵條,製作成魚叉的倒勾,塞進箭竹裡,以錫線纏繞,箭竹尾部再綁上橡皮條便大功告成。初學者要做好倒勾,困難度極高,一個不小心,鐵鎚便會把整支細鐵條敲歪。

泰雅族青年瓦旦.達陸打頭陣製作倒勾,儘管敲得滿頭大汗,卻無法成功。哈用.尤命直搖頭,瓦旦.達陸忍不住大呼:「這堂課真不容易!」
射魚秘訣 考驗肺活量

工作坊第二天,青年們跟隨哈用.尤命前往馬里光溪射魚。他的兒子撒盎斯.尤命穿著潛水裝下水,沒多久便射中許多苦花魚。撒盎斯.尤命的射魚技術頗有乃父之風。哈用.尤命得意洋洋地說,年輕時,他曾經一口氣射中6條魚,秘訣在於「站得穩,肺活量好」,他可以在水中憋氣達一分多鐘,一次射3至4條魚。

事後,瓦旦.達陸解釋,當時他很想下水,頭目勸他應將基本技術練好再下水射魚,比較安全,現在時節不合適,最好避開魚兒產卵季節,5月至10月比較妥當。

雖然沒下水射魚,但哈用.尤命仍帶領青年前往馬里光溪,解說沿岸的植物,其中和射魚息息相關的是Walih Basay(泰雅語,一種籐類)。哈用.尤命指出,如果射魚時沒攜帶魚簍,又沒有同伴隨行,可利用Walih Basay纏繞腰部,並從中拉出一條細根,將漁獲串在上頭;此外,Walih Basay的葉子可將起霧的蛙鏡擦拭乾淨,揉一揉便可成為耳塞,確保射魚時,溪水不會灌入耳朵,青年們聽完嘖嘖稱奇。

工作坊的壓軸是哈用.尤命的太太拉娃.達倖,教導青年如何把捕捉到的苦花魚製成「得嘛面」(醃魚)。青年們透露,現在都是直接從外頭購買「得嘛面」,根本不知如何製作。拉娃.達倖解釋,慶祝豐收或節慶才會出現「得嘛面」,慶典開始前,部落青年下水射魚,再由婦女料理「得嘛面」,迎接貴賓。

「得嘛面」的做法是將苦花魚剖腹切開,清除腸子,以石頭壓3天逼出血水,然後將魚抹滿鹽巴,冷米飯塞滿魚肚,放入塑膠桶裡密封,至少封存兩個星期,才能開封享用。

長輩智慧 處處皆學問
「平時看MAMA(泰雅族語:長輩)做魚箭,好像很簡單,自己做才發現一點都不容易,包含採集(竹箭)都不能任意,將竹箭用火弄直,也是一門學問。」33歲的瓦旦.達陸認真地說,隨著漁撈方式改變,垂釣取代射魚,加上部落年輕人外流嚴重,熟稔射魚的人多在40歲以上,會製作魚箭的人多為老人家。倘若老人家持續凋零,射魚文化可能就此消失,所幸從工作坊裡學到許多相關知識,期望能延續射魚文化。

泰雅青年的亞弼.達利有感而發,透過MAMA的教學,學習製作魚箭、射魚的技巧,才發現「泰雅族真的是魚的故鄉」。她興奮地說,工作坊喚起她的兒時記憶,她來自鎮西堡部落,位置離溪水比較遠,小時候,時常跟著爸爸到馬里光部落上教會,「總少不了『得嘛面』和魚湯」。

亞弼.達利提到,河川總是被人誤解有危險,不該任意靠近,經由MAMA的講解,理解河川知識,充分了解水性,便知道哪些區域安全,哪些危險,魚兒藏匿的地點等,這些都是耆老留下的智慧,她希望部落的孩子一同向耆老學習射魚,將泰雅族的漁獵文化繼續傳承下去。